Vue源码学习笔记

最近偷懒好久没有写博客了,一直想继续Vue学习系列,想深入Vue源码来写。结果发现自己层次不够,对js的理解差好多。所以一直想写一直搁置着。最近重新振作决心看完Vue源码,并且以我们这类前端小白的角度来一步步弄懂Vue源码。

PS:以下文章为笔记类,记录了本人在看源码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和感悟。

Vue源码的本质是什么

Vue.js 本质上就是一个包含各种逻辑的一个function。而我们通常初始化Vue的过程就是实例化的过程。

1
var vm = new Vue({})

话不多说,老规矩用代码说话!
让我们来对Vue进行打印:

1
2
3
4
5
6
var vm = new Vue({
...
})

console.log(Vue)
console.log(vm)

打印结果如图:
vue

这里可以看到Vue$3这个方法,就是这个方法对Vue对象的构造函数了。其实这很简单,我们自己都可以造出一个Vue$4

1
2
3
4
5
6
7
8
function Vue$4(options) {
this.options = options
}

Vue$4.prototype.name = "小东西"
Vue$4.prototype.age = 27

console.log(new Vue$4("很好"))

显示结果如图
vue$4

综上所述,Vue对象的本质就是一个function,与我们的Vue$4的不同之处只在于逻辑的多与少。

必须理解Object对象

在Vue的源码中,出场率最多的应该就数Object对象的使用上了。可以这么说,不懂Object都没法往下看代码。以下是源码中用到的比较多的。

  • Object.defineProperty 直接在一个对象上定义一个新属性,或者修改一个对象的现有属性, 并返回这个对象。
  • Object.create 使用指定的原型对象及其属性去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 Object.keys 返回一个由一个给定对象的自身可枚举属性组成的数组,数组中属性名的排列顺序和使用 for…in 循环遍历该对象时返回的顺序一致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一个 for-in 循环还会枚举其原型链上的属性)。
  • Object.prototype Object的原型对象。
  • Object.freeze 冻结一个对象,冻结指的是不能向这个对象添加新的属性,不能修改其已有属性的值,不能删除已有属性,以及不能修改该对象已有属性的可枚举性、可配置性、可写性。也就是说,这个对象永远是不可变的。该方法返回被冻结的对象。

那么,Vue中哪个是Object呢?我们继续试验:

1
2
console.log(typeof Vue)
console.log(typeof new Vue())

输出结果

1
2
function
object

结果显示,使用new来创建的Vue实例就是个对象,所以一切对Object的操作行为都是针对Vue实例对象的。

理解setter和getter

在网上看Vue的评论是经常会听到说

Vue无非就是setter和getter方法的运用而已

这让我等新手一脸懵逼,这里我们就来认识认识setter和getter。
当我们在获取一个Vue实例data中的某个对象,如果你用console打印出来会发现,对象属性中除了常规的对象属性和proto对象之外还会多一个set和一个get方法,所谓的setter和getter就是它们。Vue给每一个对象属性都添加了Observer观察数据的获取和修改。好吧,贴代码一睹真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function defineReactive (
obj,
key,
val,
customSetter,
shallow
) {
var dep = new Dep();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 方法返回指定对象上一个自有属性对应的属性描述符。
//(自有属性指的是直接赋予该对象的属性,不需要从原型链上进行查找的属性)
// 对象、属性名称、描述~
var property = Object.getOwnPropertyDescriptor(obj, key);
// 当且仅当该属性的 configurable 为 true 时,该属性描述符才能够被改变,同时该属性也能从对应的对象上被删除。默认为 false。
if (property && property.configurable === false) {
return
}

// cater for pre-defined getter/setters
var g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get;
var s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set;

var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val);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if (Dep.target) { // Watcher
dep.depend();
if (childOb) {
childOb.dep.depend();
if (Array.isArray(value)) {
dependArray(value);
}
}
}
return 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newVal) {
var value = getter ? getter.call(obj) : val;
/* eslint-disable no-self-compare */
if (newVal === value || (newVal !== newVal && value !== value)) {
return
}
/* eslint-enable no-self-compare */
if ("development" !== 'production' && customSetter) {
customSetter(); // 自定义setter
}
if (setter) {
setter.call(obj, newVal);
} else {
val = newVal;
}
childOb = !shallow && observe(newVal);
dep.notify();
}
});
}

代码太长?懵逼了?没关系,我们自己来造一个简单的setter和getter来了解一下。
其实用的就是Object.defineProperty方法中就有set和get。

  • get 一个给属性提供 getter 的方法,如果没有 getter 则为 undefined。该方法返回值被用作属性值。默认为 undefined。
  • set 一个给属性提供 setter 的方法,如果没有 setter 则为 undefined。该方法将接受唯一参数,并将该参数的新值分配给该属性。默认为 undefined。

好了,写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var obj = {}
var mValue = "abc"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_name", {
configurable: false,
enumerable: false,
get: function reactiveGetter () {
return mValue
},
set: function reactiveSetter (val) {
mValue = val
}
})

obj._name = "rose"

console.log(obj)

到这里我们打印log,对象属性的set和get方法就出现了。
打印结果

逻辑运算符的使用

在源码中有很多逻辑运算符的使用,有些运用的很巧妙。这里也科普下吧~

首先知道下可以转换成false的值,如下:

  • null
  • NaN
  • 0
  • 空字符串(””)
  • undefined

用法一:判断条件返回true或者false

这是最基本的用法。

1
2
if (a & a.master & a.master.name) {} // 如果这三个属性都为true值,执行if逻辑
if (a || b) {} // 如果a或者b为true值,执行if逻辑。

用法二:判断并返回条件对象

  • && 如果几个条件都为true,则返回最后一个条件。
  • || 几个条件从前往后逐一判断,如果那个条件为true,返回该条件,否则返回最后一个条件。
    1
    2
    3
    4
    5
    6
    7
    var getter = property && property.get;  // 如果两个属性都存在,将property.get赋值给getter
    e && e.__ob__ && e.__ob__.dep.depend(); // 如果三个属性都存在,执行第三条语句的方法
    var res = assets[id] || assets[camelizedId] || assets[PascalCaseId];
    // 给res赋值,如果assets[id]为true,则将其传res;
    // 如果assets[camelizedId]为true,将其传给res;
    // 如果前两者都为false,将assets[PascalCaseId]传给res。
    var strat = strats[key] || defaultStrat;

然后,我对各种情况做了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 && 判断中,判断值都为 true,返回最后一个判断值;判断值中有 false
    值,返回第一个 false 值。
  • || 判断中,判断值都为 true,返回第一个判断值;判断值中有 true 值也有 false 值,返回第一个为 true 的判断值;如果判断值都为 false,返回最后面的 false 值。

注意:这里所说的返回 false 值不一定是 Boolean 类型的 false,也可能是 0、null 等非值,详见上文。

用法三:使用两个非

两个感叹号会确保参数为非值时只能为false,不会是0、空字符串、undefined等非值。

1
2
3
4
5
6
7
8
if (options) {
this.deep = !!options.deep;
this.user = !!options.user;
this.lazy = !!options.lazy;
this.sync = !!options.sync;
} else {
this.deep = this.user = this.lazy = this.sync = false;
}

数组操作

复制

先看一段代码。

1
2
3
4
5
var a = [ 'jack', 'rose', 'wade' ]
var b = a
b[1] = 'marry'
console.log(a)
console.log(b)

最后的结果是a和b的数组第二个值都变成了marry,原因就是b并不是获得了数组内容,而只是指向了a,a和b其实是一回事。如果我们需要复制,可以这么写:

1
var b = a.slice()

查阅MDN可知:

slice() 方法返回一个从开始到结束(不包括结束)选择的数组的一部分浅拷贝到一个新数组对象,原始数组不会被修改。

清空

想要将非空数组的内容清空,最快捷的方式如下:

1
arr.length = 0

合并

直接引用MDN的例子。

concat() 方法用于合并两个或多个数组。此方法不会更改现有数组,而是返回一个新数组。

1
2
3
4
5
6
var arr1 = ['a', 'b', 'c'];
var arr2 = ['d', 'e', 'f'];

var arr3 = arr1.concat(arr2);

// arr3 is a new array [ "a", "b", "c", "d", "e", "f" ]

遍历

呃,使用forEach方式来遍历数组是我刚知道的事 - -(之前都是用的for方法……),顺便记录下。

1
2
3
arr.forEach(function(obj){
// 数组循环
})

几种特殊的写法

在代码中有些代码片段有些看不懂,于是在SF上进行了提问:看Vue源码,有两段代码写法不知是何意思,求指教~。感谢大家的帮助,这里总结下。
第一段是一段在{}里的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dataDef.set = function (newData) {
warn(
'Avoid replacing instance root $data. ' +
'Use nested data properties instead.',
this
);
};
propsDef.set = function () {
warn("$props is readonly.", this);
};
}

这段代码,有的朋友说是块级作用域、隔离作用域。不过另一种说法更可信。那就是我所看到的vue是编译完的的代码。源代码其实在大括号前是有条件的。

1
2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再来看下面的代码

1
2
3
4
5
6
7
(function (global, factory) {
typeof exports === 'object' && typeof module !== 'undefined' ? module.exports = factory() :
typeof define === 'function' && define.amd ? define(factory) :
(global.Vue = factory());
}(this, (function () { 'use strict';

})))

这段代码是Vue开头的一段代码,它有两个知识点。

  • 立即执行函数 —— 定义函数并立即执行,写法有 (function(){})() 或者 (function(){}()) 的形式。
  • 由于过去前端没有模块系统,使用script标签引入的js脚本共享同一个作用域,如果不把代码包起来,很容易产生作用域污染、变量冲突的问题。

PS:这两个问题真是网友的结论,不一定完善。有空我会查资料证实~

其他知识点

  • Arguments —— 传给函数的参数数组
  • new运算符 —— 通过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 "development" !== 'production’的作用 —— webpack打包判断执行环境是不是生产环境,如果是生产环境会压缩并且没有提示警告之类的东西
  • instanceof —— 验证实例对象是否为该构造函数new出来的。
  • in关键字 —— 判断某个值是否在数组或对象中。
  • Proxy对象 —— 创建某个对象,并定义一些行为给该对象。
  • 字符串的 charAt 是获取第几个字符,而 slice 方法是截取某段字符。
  • delete关键字 —— 用于删除对象中的某个关键字。
  • call()方法 —— 函数的调用,第一个参数为this,之后为函数定义参数。试验了下 fun(a, b)fun.call(this, a, b) 两种写法效果一致。另外还可以看下 apply()方法

PS:都是从MDN中找到的资料,多查MDN让我受益良多。

未完待续

还在学习Vue源码中……看了很多文章、也看了一遍源码。内容太多,千头万绪,容我理清之后,用自己的文字把Vue的源码学习记录分享出来。一些值得记录下来的知识点和心得会继续在本文中更新。
最后,想学习Vue源码的同学可以去买《Vue.js权威指南》这本书,虽然许多章节内容和官网是重复的,不过源码解析部分值得一看。我也正配合着这本书和源码在学习V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