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2018 年终总结

以下总结仅限于个人认知,如有错误还请指正!

年度关键词

2018 年是我快速提升认知、清晰认识自我的一年。

在工作上,我对工作有了新的理解。

  1. 理解了工作所处的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2. 理解了工作价值的本质;
  3. 理解了技术工作者能力提升的本质。

在生活上,我确定了追寻幸福生活的人生目标。

  1. 开始追寻生活的意义感;
  2. 用心体会和珍惜周围人际关系的情谊;
  3. 践行极简主义为自己减负。

在个人成长上,我对于事物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有了很大的更新。

  1. 刻意锻炼自己开放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 逐渐体会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3. 践行以终为始地聪明学习方式。

对工作的新理解

工作系统的运作方式

团队

我们工作的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是一个非常棒的团队。在这段时间的接触和学习之后我大致理解了一下我们团队的运作方式。

从生产方式角度来说:
后端使用的是 Java 语言和 Sprint Boot 框架进行开发,使用 MySQL 来存储数据的。后端同学通过 Restful API 的形式与前端通信数据,并将接口文档写在公司 wiki 上便于联调。虽然技术上用的是框架,但是我发现后端同学对于业务的理解、逻辑的处理、大量数据的处理上面是非常复杂的。

测试同学我了解的更多一些。测试妹子们需要充分理解产品业务需求,写出非常完整严密的测试用例,使用代理抓包来监测各个端的网络通信情况;精通 shell 脚本并使用 Jenkins 来管理前后端项目的发布,或者使用命令行操作服务器;操作 MySQL 对数据库进行测试;写 Python、JavaScript 来进行一些自动化测试。还需要辛苦地人肉测试大量的数据;需要严密的测试思维。所以说测试妹子并不是只会对着手机和网页点点点这么简单的~

对于咱们前端,技术栈上使用了 Vue 和 React 两种,在框架上使用北京贝壳开发的 redskull2 脚手架来生成项目。项目包含前端项目和一个基于 koa 的中间 node 层项目。前端项目负责页面展示、数据通信等正常前端工作;node 层负责数据转发、单点登录验证等(其实可以做更多)。当开发完成后,我们会将前端项目打包成 JS Bundle 静态资源发布到 CDN 上,并将 node 项目部署到带有域名的服务器上。访问方式就是访问 node 端路由,由 node 端获取静态前端项目进行渲染。当然咱们也承接各种小程序的开发~这个流程大家都一样。

对于我们老大,我能看到的他主要负责团队文化建设、项目资源支持、战略方向制定这三件事。他那种看不见具体行动却时刻影响着整个团队进程的那种细雨润无声的能力真的非常厉害。

公司

在公司的理解上,我学到了公司的三个层级、八大部门理论。
三个层级分别是:执行、管理和决策。
八大部门分别是:服务、产品、研发、财务、人力、行政、销售、市场

是什么为工作带来价值?

万物皆产品,要用工匠精神打磨好产品

对于我之前的努力,无论是之前的开发工作还是技术写作,其实都缺少一种产品意识。

在了解了一些产品知识之后,突然发现其实很多东西都可以看作是一款产品。无论是生活用品、各种软件、个人品牌,甚至是这篇文章其实都是一款产品。

而产品其实会带来一个价值问题,即你的产品能创造多少价值?目标群体用户是谁?传播方式有哪些?而想在职业发展和个人影响力上有大的提升,一款出色的代表作是必不可少的。如乔布斯和苹果、傅盛和360、微信和张小龙、ES6和阮一峰。

所以,万物皆产品。想要快速成长,就要用工匠精神打磨好每一款产品。

产品价值是什么?

我听过一些关于产品的看法:

  • 产品的诞生主要就是帮人偷懒;
  • 产品必须要针对目标用户群体提供价值;
  • 产品只有能够给用户省时间、省钱和更好的体验才是有价值的产品;
  • 我自己私自加了一条:产品在能够利用现有资源解决痛点、满足需求时它就是有价值的。

工作价值 = 能力 + 资源 + 态度

这是一个衡量自身职场价值的公式。

能力即技术、沟通、管理等实际工作能力;资源是自身的人脉资源、影响力等;而态度就是成长性、忠诚度这些素质。

回想起我当时怀着一腔热血和不太符合要求的技术能力面试通过,想必就是态度帮助了我。

而我之后要做的,就是提升的就是工作能力,积累外在资源。

技术的价值和能力提升

做时间的朋友

先讲个反面例子,我之前虽然自诩是技术爱好者,但是我所花在技术上的时间大多都是了解新技术、追寻热门技术。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却用处很小,可能学了10个技术,5个快速过时,3个不常用,1个非常重要但是精力不够了~

而像《CSS世界》的作者张鑫旭,坚持几年只专注于 CSS 这么一门看似简单枯燥的技术。看似很傻很浪费时间,但是他的坚持却让他变成了 CSS 方面的专家。事实也证明,虽然前端技术日新月异,但是其实底层的前端使用的还是 HTML、JavaScript 和 CSS,他通过坚守 CSS 提升了影响力和基础能力。无论前端技术再变,他对于 CSS 的精通都有有用的。

所以说,对于日新月异的技术,应该要学习能够长久存在的底层技术,做时间的朋友。

技术认知四阶段

下面是我最近思考如何学习更加长久存在的技术时偶得的,我认为技术层次分为四个层次:

  • 简单使用,能够使用常用技术 API 解决业务问题,需要大量翻阅技术文档。
  • 精通用法,对技术的各种 API 了如指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 基本原理,能清晰使用流程图画出整个技术结构、运行流程和设计思想,能快速定位底层问题,并查找解决。
  • 融会贯通,熟悉技术到源码级别。能够直接出手解决底层问题,也能创造新的工具和解决方案。

个人感觉优秀的程序员应该要努力将自己的层次到底第三阶段。

学习技术的本质

既然说了学习技术要学长久存在的,学习技术要学到能够理解基本逻辑画出运行流程和设计思路。其实就是在说我们要学习一些底层的、本质的技术。

就拿我熟悉的前端做比方,前端可以学习的框架非常多,而工作中也经常会用到不同的工具,如果说我每个工具都学习到简单使用程度,那么每个工具都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查阅资料和实践。

但其实,很多的工具和框架都是有共性的。对于每一个使用的工具深刻的理解和研究是有价值的,因为这些逻辑和思想是可迁移的。

所以说,为什么技术大牛学习技术特别快?不是他们脑子有多么聪明,只是他们经历的多了,理解了技术的本质逻辑和思想,所以可以通过对已有知识的类比快速理解一项新的技术。

学习本质的技术,提炼逻辑和思想,学会类比和复用。

如何追寻幸福人生

今年看了几本关于幸福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象与骑象人》、《向死而生》、《极简主义》、《断舍离》,这让我对生活的意义感和幸福感更加的看重。

做有意义的事

不论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还是《肖生克的救赎》里都提到了一点,能够在艰难困苦中生存下去的人必然会给自己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坚持。像前面两个例子里的主人公使用写作和雕刻来保持生活的意义感。

心理学上有一种病叫做神经性官能症,就是指在内心的空虚感和对现实世界的虚无感的煎熬下,导致患上像抑郁这类疾病。而治疗神经性官能症的最佳方案就是快速找到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哪怕只是做个手工活、参加公一项益活动、从事一项带来幸福感的工作等。

像我其实对自己的现状感觉挺幸福的,工作内容就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常常能在工作中产生心流。而工作内容也能够被周围环境所认可。在家里玩游戏和写作是我喜欢干的事情,写作能带给我充实感和意义感,而游戏这个不好说,但起码它也能给我带来心流。所以总体来说我还是很充实的。

萧伯纳说过:很多人过得不快乐,因为他们有太多时间去想自己是不是幸福。

所以幸福其实很简单,找到几件些让自己感觉充实和幸福的事情,并立即行动起来。

珍惜身边的关系

在李开复老师的《向死而生》中,当他知道自己身患重病时,才发现自己最求的不断扩大影响力来改变世界都是五彩泡沫,他在查出患了癌症之后在微博上感叹: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有钱有权有名,最终都无足轻重。那一刻他唯一想到的就是陪伴家人、见见挚友。

自此以后,他也不再以改变世界为目标、效率至上。他变得慢下来,花更多时间陪伴老母亲、妻子和两个女儿,拜访好友。甚至会与自己相遇的每一个有缘人交谈。

年末的时候看了一部叫《幸福一家人》的电视剧,也让我非常感动。它的主题曲中有这么一句:

曾以为,理想才是唯一。我忙着去追寻,忘了身后风景。

所以,我一直要警示自己:为了梦想而努力的同时,一定也要珍惜身边的人,慢下来用心的陪伴。其实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幸福的关键因素。

极简生活

另外一个对生活的感悟就是做减法。

西方谚语说:“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求最少。”吴军老师在他的《谷歌方法论》中也不断强调做减法的重要性。我们老大也一再提醒我要做减法。今年我也看了《断舍离》和《极简》这两本书。

但人总是有一种想拥有更多的本能欲望和一种道理都懂但不被生活教训一下就不能理解的天性。今年,自己就胸怀壮志的买了大量的书、定了宏大的目标、买了好几个专栏、想学习各种技术,但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将自己累个半死;承担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想学的太多就必然学不深。

我们老大有句话非常有哲理:“多就是少,少就是多。手里想抓的沙子越多流失的越快。”

我现在对于看书和学习的态度有很大变化,只有能够解决当下问题的知识才去学习并立即进行实践。那些可能会用到的很有用的知识其实都是妄念。就像软件开发,实现一个功能可以选的技术类型和方案有各式各样,但是最终让产品产生价值的必然只是当前在使用的技术。程序员并不需要将所有可用技术全部精通才能做出好产品来。

所以要不断给工作、生活和物品都做减法。减少大量妄念所带来的内耗和压力,专注的去做真正更有价值的事情。

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的探寻

思维开放,独立思考

理解现实规律

这是从《原则》一书中学到的:我们无法预测未来,我们能做的就是观察这个世界,理解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律和原理,去总结出一条条原则,并依照原则行事。

保持开放和谦逊的头脑

人总是有两个自我的 —— 情绪自我和理性自我。情绪自我会在面对冲突时激发战斗和逃避的本能,且情绪自我的力量远大于理性自我。所以面对外界各种不同信息的涌入,必须要让自己保持开放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去倾听,在感受到情绪来临时不要妄下结论。

不要被情绪抑制理性的思考,训练自己的拥有开放和谦逊心态。这里也推荐一种控制情绪的方法 —— 正念冥想。亲测简单可行见效快~

独立思考

或许是因为十几年的中国式教育让我适应了别人说什么就去虚心接受的习惯。很少思考收到的信息中的问题、弊端和漏洞。

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在于项目评审会上,当产品描述完它的方案我,给我的感觉就是完美无瑕、逻辑严密、无可挑剔。但是其他同事总能一针见血的提出一些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我自己的感觉是我特别同理心的顺着产品的思维往下走,顺着他的思路走入了他的思维模式中。

当然,我也学到了一些解决方法,就是提前预习资料,独立思考。

但是在独立思考这一点上,还是需要继续加强。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思考模式,更好地分辨信息的对错优劣。

知行合一

积极学习认知

2018 年我看了 25 本书,听了 2 个得到专栏和 100 多篇书评,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认知方面的提升。看到了很多之前从未想过的事情,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

所以,2019 年我还是要坚持看书,提升认知和眼界。看书真的是非常好的自我提升的方式,有人提过这么一个逻辑:从古至今,牛人没有几个是不看书的。逻辑虽不严密,但大体上没毛病~

用行动理解认知

在看了大量的书之后,自己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感受到认知的提升后感觉自己与别人之间有不同,产生了优越感。二是认知提升之后,心变得很大。感觉自己什么都懂,自己能够快速成为成功人士。但这一切都是错觉。

知道了前人的经验和知识其实并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来说这只是看到了巨人的肩膀,真正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得靠自己脚踏实地走上巨人的肩膀才行。

在实际的践行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到所学知识的一些要点和难点,反过来提升和纠正认知,再采取下一步行动。这种行知、知行的反复才是真正提升认知和能力的途径。

知到深处便是行;行到极致便是知。

我逐渐开始理解我们老大为何如此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因为这就是他知行合一之后的感悟和认知。

所以,其他的不说了,多多看书,积极思考,踏实践行吧!

聪明的学习方式

今年在学习方式上也收获了很多。

整体学习

整体学习法是一本叫《如何高效学习》的书中学到的。作者史蒂芬杨在10天内搞定了线性代数,一年内搞定思念大学课程。这种学习达人的秘籍就是整体学习法。

他的方法我倒还没有机会践行,但是给我的启发已经开始起作用了。就是在学习技术的时候,不要上来就死扣文档,整体理解技术的实现方式和设计思想,通过画图的方式将这项技术整体勾勒出来。在理解了技术整体之后,学习其中的细节和用法会变得更加顺畅。

策略学习

策略学习这个东西在很多书中都有提到过。即我们看书和学习不要从头到尾开始看,必须带着目的去找到能解决当下问题和需求的知识看。

这是一种反常规的学习方式,一开始非常不习惯,总觉得自己缺了些什么。但这种以终为始的看书和学习方式,真的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我就在一周内看完了《JavaScript 高级程序设计》,用的就是策略学习的方法。核心是重点知识细看、次要知识可查。整体学习理解,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

深度学习

当然,还是有一些高知识密度的干货是我们必须拿下的,这时候就可以使用深度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攻坚战。

当然,深度学习也可以用到之前说的整体学习法来提高效率和理解。最近我很喜欢用画流程图和结构图的学习方式。

今年简史

说了一堆认知,说下今年的历程(篇幅较长)。

17年10月,我宝贝女儿的出生触发了我生活轨迹的改变,多米诺骨牌由此推动。

在孩子出生后,发现自己很难有时间大段大段的时间看书,于是买了喜马拉雅的会员听书。

在喜马拉雅最爱听《天天听好书》的一个栏目,它天天会推送一些好书。听了那么多书,多很多成长类书籍产生了兴趣。

借阅和购买了大量书籍阅读,像《富爸爸穷爸爸》、《财务自由之路》、《跃迁》、《刻意练习》、《关键对话》等。这些书籍给我打开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之前我看到的世界就是家庭生活、工作以及一些技术论坛,但是通过阅读我发现了很多人生的可能性,开始产生了对于现状的强烈不满感。

2018年4月,我毅然决定从安逸的小公司开发工作上裸辞。在家修整两月自我沉淀、安心带娃。在这期间我坚持每天5点起床,花4-5个小时更新技术博客。

2018年5月,我意外收到了饿了么的一位前辈的邀请去参见面试。当时饿了么对于我而言是前端工程师的圣地,是我理想中打开我新世界的最佳选择。在匆忙准备之后我去饿了么总部和面试官聊了半小时,但由于我前端基础不过关遗憾失败。

故事当然没那么快结束。由于当时我真的非常想加入一家优秀的互联网公司打开我对新世界的门窗,我继续和那位前辈沟通,请教我的技术缺陷和提升方式,我也一直很感激他给我的一系列建议。所以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完了《JavaScript 高级程序设计》、《算法》并且将150道 LeetCode 算法题刷了3遍。当时基本情况是早上起来就学习,一直到晚上七八点。

努力了一个月后,那位前辈给了我一次再去饿了么面试的机会。我坚定的告诉自己这次一定要成功。但故事并没那么顺利~由于当时饿了么工位不多,所以HR认为我并不胜任仅有的几个工位。虽然再次失败,但是我还是由衷的感谢那位前辈给我这么大的帮助。

由于刚好同学结婚,所以修整了一个星期。回到上海重整旗鼓开始投简历刚过一天。那位前辈又给了我一次面试上海链家的机会。这次机会我终于把握住了,6月份成功入职现在的公司。

在链家的6个月,让我成长了非常多。了解了互联网公司和业务团队的工作方式、看到了那么多优秀的同事、提升了大量的认知、学习到了很多做事的经验,这其中很多内容都整理在上文中了。这里也非常感谢军哥、彪哥和晖姐的帮助。我从一个小白逐渐的开始适应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方式和节奏。

就在18年的最后一个月,我又折腾了一下自己。报名参加了古典老师的个人战略课。白天忙着上班,晚上学习课程、参加小组讨论、周末还要按时交作业,把我给累的够呛。所幸这些折腾很有价值,古典老师的课程质量很高,我也遇到了非常帮的助教和同组小伙伴。我们在相互激励下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课程,在小组讨论中总能擦除很多火花,收获非常多。具体的收获我会在之后的笔记中整理出来,主要是理解工作的价值和定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最后

2018 是我认知提升巨大的一年,带动着的是我生活现状的巨大改变。2019 年我对自己的期望是:

远处看系统,近处看本质。
学习有策略,知行要合一。
产品看价值,妄念做减法。
技术懂原理,类比可迁移。